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热线:96156 居委会:81789666 医疗站:81765095 物业:81784924/1022 供暖:81788060 燃气:81764515 宏福苑搬家:13261654188 邮编:102209

TOP

学生才是教育主角,教师只是陪伴者
[ 编辑:宏福苑社区网 | 时间:2014-05-01 20:05:18 | 浏览:6944次 | 来源: | 作者: ]

4月20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南锣鼓巷朴道草堂举办21世纪教育沙龙第36期,其栏目为“上学记”。本次沙龙请到了清华大学毕业、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博士生导师的资中筠女士作为“上学记”栏目的首期分享嘉宾。


  前不久,我遇见了《吾国教育病理》的作者郑也夫先生。这是一本极其“尖锐”的书,而书中,郑也夫先生客观对中国当前教育进行了相关批评,他说:“可以把教育弄得很糟糕,但弄得像现在这么糟糕得有点儿本事才行。”作为教育者或被教育者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这样“尖锐”的话语中静下心来去思考、分析:“为什么郑也夫先生会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教育,究竟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每个人有每个人分析事物的方法与特点,而我,偏向于进行“古”、“今”对比。

      

  资中筠这样选择学校:

  不以“升学率”作为评判学校标准

  以前,我们选择学校,给予一个学校“好”的评价,其理由一般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员优秀,学校风气正,学校制度严格等等。而现如今的家长,在“择校”问题上,多以“升学率”来作为评判学校的标准。

  那时的我们,很少听到“升学率”这个说法。当然,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我们,没有“升学率”这一概念,对我们呢而言: “好”的学校所造就的学生,考取的大学自然较其他学校优异。

  如今,家长们的大多数看法则不同:“以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为前提,评判这所学校是否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在我看来,这样的观念,岂非本末倒置?

  换句话说,一个“升学率”高的学校,难道一定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吗?这样的选择真的是正确的吗?答案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只是不愿去揭露罢了。


  资中筠这样入学:

  贫寒子弟凭成绩,还是能考到县城的学校去

  那时的我们,教育其实并不普及。农村地区有大量的“文盲”,那里大多数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上学的。城市地区的小孩大多数可以上学,起码上小学。当然,对于那时的“择校”问题,并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往往选择在所谓的“弄堂小学”中就读,也就是“就近入学”。其实,从现实角度出发,那时的交通不及现如今的这般便利。如果孩子到远处上学,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花费在接送孩子上学这一事情上。与大家相同,那时的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与选择,我是这样入学的。

  与此同时,那时的我们,公立学校在学费上均是对学生免费的,收取一定费用的则是私立学校。而现如今,“教育费用”如此之高,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现在,计划生育政策显示,允许一些含独生子女家庭生育两个孩子,可是,很多人都存在于“有这样的想法,却未曾实施”,这是为什么?在和一些朋友聊天中,他们告诉我:“一个子上学已经很难的了,没有足够的保障去培育第二个孩子。”

  那时,我的父母辈,每个家庭拥有几个孩子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般的工薪阶层,所谓的公教人员,家中养育几个孩子,也足以让孩子们去上学。不少人经济有一点儿紧张,有些人家每次要交学费的时候甚至会去借一点儿钱。但是,那时的“负担”,仍然没有现在的“负担”那么重。就拿学费这件事情来说,那时候的大学,公立学校没有学费这一概念,需要交纳学费的是私立学校。比如一个县、一个市都有县立或市立中学、小学,都是完全不交学费的,而且它多半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因此贫寒子弟只要凭成绩考进去,就可以上学。

  转过头来,现在我们的教育之路,学费之高困扰着大多数家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一般的工薪阶层的收入相当低,生活拮据,但对比现如今的上学“难”的程度,可谓是远不及“今”。


资中筠这样读书:

老师若是很欣赏某篇文章,便会带着学生一起念、读、品

  前几天,我在南京参加一次“亲近母语”的教育座谈会,座谈会上,我们谈及我们那个年代的国文课,对比现如今的语文课。

  那时的我们,没有一天到晚总分析作者意图这些内容。老师若很欣赏某篇文章,便会带领学生一起念、读、品,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向我们阐述这篇文章她所认为的“耀眼”之处。这时,带着老师的看法,我们融入其中,开始去欣赏优秀作品。这是一种熏陶和感染。而现在,大多数老师会将一篇文章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同时,给文章做属性的标记,如: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抒情文、议论文,还是散文?

  记得大概是前几年,我发表的一篇文章被上海某教辅机构收入教辅教材,然后给我寄过来一份“回应”,上面写着:“作者意图”是什么,这一段说明什么、第二段说明什么等等。我当时想,我哪有什么特定的意图呀,难道,优秀的文字作品一定是在某种特定的意图下完成的吗?

  当然,这样的做法可以作为某种学术研究。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能作为整齐划一的理解,打着“必须”的旗号,灌输给学生。特别是文学方面,没有必要非要那么清晰地讲清楚文学作品的框架与其棱角,并还要给它做一个判断,这样不是在阅读,而是科学。


资中筠这样看待德育:

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引发每个孩子的创造力

  首先,我那个时代的教育,首先把公民教育放于首位。“公民教育”这一概念,在我看来,就是教会孩子怎样去做个好孩子,而这样的“好”,不仅仅是体现在家庭当中,还包括在社会上,怎样做个“好”孩子。

  打个比方,比如说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马路靠左边走,等等在公民课里面就有。那时候走路靠左边,因为还是英国的传统,抗战之后改成右边走,总之指的是遵守交通规则。看到别人有困难应该要去帮助等等内容。我看到我亲戚里面高年级的课本里有少数服从多数、让人把话讲完、民主程序这些内容,我学习的时候还没有学到这里。

  接下来,“传道授业”一项则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些外国的教育机构就觉得我们特别奇怪:什么是“三好学生”?反过头来,我们扪心自问:“哪有一个学生什么都比别人好?”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去比他人的“短”,不是吗?

  我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方式很自然。读中学的时候,我就读于天津耀华中学,其师资力量的确雄厚,其校长是留美归来、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在当时的北洋大学(即天津大学)担任教授的赵君达先生。当然,

  仅仅是遇到这样的校长还是不够的,在这所学校里,我遇见了众多讲授能力极强的老师。举我的学生时代的例子,那时的我曾遇到了几位能力极强的的数学老师,将数字与数字之间的联系讲授地栩栩如生,让你没有理由不想去触碰。在这样的老师的影响之下,六年的中学生活,功课最好的显然是数学了。

  谈及现如今的教育,我觉得,教育应该回归人性,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去引发他们自然的创造力。这样,才是对学生个人的教育,而不是一种教育的空壳。


  资中筠这样看待教育:

  教育、教师应该脱离“趋炎附势”

  那时的教育,没有“趋炎附势”的概念,任何人的家庭背景在学校里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那时的天津有一个特点,很多过去北洋军阀政客下台以后都在那里的租界上当寓公。我们学校有曹汝霖的孙女、袁世凯的孙女等人。徐世昌的侄女与袁世凯的孙女曾和我是同班同学,但却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大家只是了解这些而已,但并没有人刻意去在意。班里的同学,有富裕的大资本家的孩子,同样也有贫穷家庭的孩子,这同样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谁功课好就受到大家尊敬。

  同样,那时老师也很敬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处于内战时期的我们,通货膨胀很厉害,所有教员,包括我们老师生活都非常艰苦,他们的工资几乎难以维持生计。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老师们依然认真地教书,非常敬业。

  我记得有一位国文老师,单身女老师,她生病时,我们同学去她家看她,真是四壁萧条!她进不起医院,生病就扛着,稍微好点儿就来上课,但来上课时照样精神抖擞,认真讲课。四十年代末,老师确实非常艰苦,也有老师在课堂上发牢骚,说肚子里面空空如也,连窝头都填不满了。不是单身的话,家里还有妻儿老小要抚养,确实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觉得老师懈怠,不好好教书,或者有钱人家的家长给老师送钱之类的。回想现在,有多少教师可以做到这般敬业?

  而现如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态度早已深入教育体系之中,连简单地想一想,都都令我们感到后怕。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明白:教师是否趋炎附势,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


资中筠这样对待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角,师者只是辅助他们成长的陪伴者

  师长的关怀和真诚的爱,对小孩非常重要。

  我经常从报纸上看到,那些非法虐待孩子的事儿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有的老师经常对孩子加以讽刺,完全没有感情。因为老师自己的业绩跟学生的成绩联系在一起,如果这个孩子拉低了班级成绩,老师就会把成绩不好的孩子看做仇人。这样对孩子影响就太大了,将来长大以后要么也变成这样的人,要么变得非常自卑。

  据说现在教师也是很难考的,但他们对学生的态度怎样、有没有善良的本质,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从前上学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也会批评,但他是很负责任、很诚恳的,没有与学生为敌的态度。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制度,将升学率和老师的升职以及所有经济利益相联系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制度本身制造了这些扭曲。

  作为师者的我们,应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以真诚的爱来传道授业的。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回馈出一种源于他们内心的认同与爱。

  教育,学生是主角,而师者是辅助他们茁壮成长的陪伴者。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小学语文资料,太全了,请给孩子.. [下一篇]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


宏福苑社区网微信号 ☞ HONGFUYUANWANG
宏福苑社区网是由龙虎鹰师网安工作室打造的一个宏福苑生活便民的微信公众平台,收录了宏福苑周边的大小商家,为宏福苑广大用户提供最全面和最实用的生活查询便民工具;包括:旅游维修家政餐饮娱乐休闲代驾招聘培训代售快递物流母婴用品等便民信息同时所有宏福苑居民也可以在宏福苑微信平台以关键字查找各种生活服务信息。

宏福苑广告位加盟洽谈及微信发布商业广告合作:QQ:29769479
宏福时讯热线:81785346 投稿:hongfu5346@126.com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十大溺爱行为,扭曲孩子性格!
·DIY手工制作创意小书架
·微信版《千字文》,收藏!
·孩子最渴望的十种爱你知道吗?
·珍藏这些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技能!
·勤奋,比黄金珍贵,比天才难得 !
·女孩家训,家有丫头家长必读!
·106个愁死人的多音字,一句话总结,果..

最新文章

·2016年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5月9日开..
·玩具越少越聪明?这6件事,爸妈知道得..
·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令人讨厌的人
·可以告诉孩子的保命童谣,得背下来!
·给小学生的12条忠告,太有用了!
·6岁前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
·昌平区2015年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小学..

推荐文章